在全球化戲劇教育由西方引入亞洲的當下,本研究企圖透過臺英戲劇教育專家的跨界合作,以臺灣民間故事「水鬼城隍」發展戲劇課程,以了解全球在地化的實踐歷程及其對師生的文化連結意義。研究結果發現,使用本土民間故事作為的教學素材,關鍵在是否蘊含豐富的民情文化、故事完整且情節簡潔、人物有趣味性等;在「跨界合作」方面,雖然英國學者對於較複雜的文化概念仍無法完全理解,但透過共享故事中的想像空間、開放的態度及在地戲劇專家夥伴對諸多概念的釐清後,就比較能遊走於不同的文化界限,進行協作設計。在進行「課程與教學轉化」時,發現無論在設計前、工作坊課程進行中或實際的教學現場,都需要依據教學對象的經驗、年紀與學習狀態,彈性調整「暖身活動」、「戲劇策略」、「引導的問題」、及「課程順序」等。透過「師生回應」的資料也發現,無論教師或學生,對於這個以在地故事發展的戲劇課程,有著深入的討論與興趣。不過,對在地文化的詮釋和理解,會隨著師生的生活經驗與社會歷練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尤其是五年級學生,他們的回應多半反應了「個人的經驗」、「對在地傳統的認知」及「流行視覺媒體」等文化混血的現象。
關鍵字:全球在地化、戲劇教育、戲劇課程、跨越界域、課程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