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探究臺灣外籍華語文學習者以意符或聲符解讀漢字的傾向。研究設計14題假字選擇任務,每題有三個假字,分別為有用意符加無關聲符、有用聲符加無關意符、無關意符加無關聲符構成。21名以拼音文字為母語的華語文學習者,聽完實驗者描述新物件後,從中選出最能代表新物件的假字。結果顯示受試者選擇帶有用聲符或有用意符假字的比率達98%,選擇傾向與題序有交互作用,有用聲符假字的選擇率,前三題顯著高於後三題,但有用意符假字的選擇率並無隨題序改變。此外,識字能力愈高者,愈不會選擇由無關意符加無關聲符構成的假字,但識字能力與有用聲符或用意符解字的傾向無關。本研究顯示:華語文學習者只要有基本識字能力,就能迅速掌握漢字指意指音並非絕對的特性,交互運用聲符或意符來解字。
關鍵字:華語文教學、漢字、聲符、意符、中文識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