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綜合兩項研究進行分析比較,其一為林淑華(2005)的碩士論文<中年級社會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之分析研究>以及陳麗華(2006)的國科會專案報告「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之分析」。本文貫串這兩項研究的結果,旨在比較第二、三、四學習階段之間的社會行動取向教材的份量與內涵的差異,以彰顯這兩項研究結果的重要意義。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三:
一、第二、三及四學習階段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的份量,由高到低依序是第二、第三、第四學習階段。此一結果剛好與課程綱要中各階段蘊含社會行動精神的能力指標之分布情形相反。
二、第二、三、四學習階段的社會行動取向教材的內涵,以「學習與覺知」活動最多,其次是「探究與增能」活動,最少的是「公民行動」。尤其到了第四學習階段,「探究與增能」活動,以及「公民行動」教材更是微乎其微。
三、第二及第三學習階段的社會行動取向教材,大抵出現在習作中,另亦有少部分出現在課本的文字及圖照、課本的提問設計、教學指引的活動設計中。第四階段各版本課本的社會行動教材之呈現方式,與第二、三階段大異其趣,大抵採平鋪直述的方式敘述學科知識概念;「探究與增能」、「公民行動」等類活動不是學習重點,而是以附帶學習的形式,零星出現在課本中的提問設計、延伸學習,或習作活動中。
關鍵字:社會行動、社會行動取向教材、內容分析、社會學習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