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為三部分,首先說明課程研究質性研究的概況,主要是 1968 年 P. Jackson 出版《教室裡的生活》,到 1990 年代初期的情形,其間課程研究中質性研究日漸興起,終於普受重視。第二部分介紹 1990 年迄今後現代質性研究所出現的特徵,主要包括五方面的表現,一是研究立場:主張研究者和研究方法都必有其價值傾向;二是研究目的:研究者逐漸認知到求真難,轉而求善、求美;三在研究譬喻方面,從「運用工具尋找」轉而注重「呈現關係發展」;四在研究報告方面,出現四種創新:回省、多聲、文學、表演;五在作者與讀者的關係方面,後現代質性研究者努力將上下關係轉變為較趨於平等的關係。本文第三部分,歸納第二部分之所得,對台灣課程研究提出可致力的七個方向,以及兩項提醒。
關鍵字:質性研究、方法論、課程研究、後現代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