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德國當代文學批評家Hans Robert Jauss在「接受美學」的視域下,發展出作者、文本與讀者「互為主體性」之理論架構,如何可能實踐於古典小說課程之設計與教學中。為達成此目標,筆者以某國立藝術大學舞蹈系先修部之「古典文學初階」課程為考察對象,透過2019年9月11日、2019年9月18日、2019年12月18日「課堂言說」的「教室敘寫」紀錄,觀察「文學知識共構」、「文學史教學」與「文本解讀與審美體驗」三項主題之教學實踐進路。
從教學實踐的歷程可知,若要在「文學課程」進行「互為主體性」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可依循文本情境或讀者生命經驗,設計可被多重脈絡回應的論題,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各種角色與視角進行體驗、剖析與辯證,激盪出富具異質性或感同身受的對話與回應進路,開展出「互為主體式」的審美體驗,冀能豐富「接受美學」之「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研究罅隙,亦藉此回應108新課綱所論「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之核心素養的陶成途徑。
關鍵字:互為主體性、教室敘寫、古典小說